◎邓湖川
在营山县西桥完全小学,有两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这两棵白杨树,矗立于明津楼前,经历了多少岁月更迭,送走了多少风霜雪雨,它依然伟岸地站立在那儿。它们已经成为了西桥小学的地标,也凝结起西桥小学深沉的精神向往。
这两棵白杨树,粗细大概有两人环抱的样子,高二十多米。从远处看,好像比四层的教学楼高出了许多。它们有着人们对树的共同认知:通身笔直,挺拔向上绝无分杈。形容它是一个威武的战士,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会赞同。
我曾从多个侧面观察过这两棵白杨树,它们蔚然地伫立于校园前面的足球场与明津楼间。从南往北看,明津楼的楼门正在它们的中间,高大的枝干与顶端连在一起的婆娑碧叶,恰巧构成一个通畅的“门”字。数十年来,这道“门”迎来了多少少年,送走了多少学子,来过的人没有认真算过,走了的人也未必仔细思量,但都记住了:母校有两棵白杨树,我们常从它们的身下深情地走过。从北往南看,在白杨树的正前方,高高的旗杆上面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旗帜,好像点燃着大家心中的梦想,而最南端沿街的一段墙壁内侧书写着的“向阳而生,向善而行”八个大字,以一种简洁直白的语气,尽情地呼应白杨树的直冲天际,顿时让人的心中激扬起一股奋进的力量。
听学校的老师讲,西桥小学于1952年建校,建校初期,开拓者们从观音河旁移出了这两棵白杨树幼苗,并小心翼翼地将它栽植于现今的位置,七十二年来从未移动过。西桥小学从建校初期的筚路蓝缕发展到现今的沧桑巨变,白杨树就是未曾移位的见证者,当初的两棵幼苗成长为如今的参天大树。建校七十二年来,经历过多少风吹雨打,经历过多少艰辛磨难,经历过多少跌宕起伏,经历过多少欢笑泪水,亲历者的渐行渐远和岁月时光的推移湮灭,即使是令人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渐渐模糊,而白杨树以它们的年轮和挺拔告诉人们:我不会远去,我不会忘记……
七十二年,白杨树以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生命历程,凝铸起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力争上游的精神。它们既比肩而立,又相依相偎;既独立成长,又彼此守望;既互不服输,又携手并进。如果这种形象还难以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比较明晰的概念,亲眼看看就会彻彻底底地洞明一切。西桥小学的师生员工们现已将白杨树视为心目中清澈的“精神图腾”,凝结起来的,是一种永恒的“白杨精神”。
西桥小学在七十二年的办学历程中输送出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他们中,有的将星闪烁,有的著作等身;有的科海遨游,有的商界弄潮;有的从政奉献;有的栽桃培李。他们以各自的方式,书写着自己的美好未来和人生篇章,为白杨树增辉,为母校添彩,为一种精神输入着绵绵不绝的血液与营养。在白杨树身后,还伫立着一座明津楼,这是本校走出去的校友、企业家吴明津先生的一大善举。
白杨树于我而言并不陌生。它是小时候顺着树身自上而下摸蝉时带来的夏夜欢乐,是听着阎维文演唱《小白杨》时嗫嚅低吟带来的内心欢畅,是中学时大段背诵《白杨礼赞》时的抑扬顿挫。现在,看惯了城市里的姹紫嫣红和随处即见的草坪绿地,而西桥小学的白杨树倒使我心底涌现出无穷的敬仰之意。我想,如果茅盾先生看到了我写的这篇《母校的白杨树》,说不定会会心一笑……
邓湖川南充市营山县人。四川省教育学会会员,现代文学爱好者,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