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笑
每当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与天边最后一抹夕阳交相辉映,大红春联贴上门楣,预示着春节——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即将来临。这是人们欢度新年、祈福迎祥、阖家团圆的喜庆时刻。在我的老家营山,一个被青山绿水环抱的小村庄,贴春联的习俗同样深入人心,成为每年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记得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每到新年,父母都会早早地起床,将家中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精心挑选两副春联,贴在家门上。那红纸黑字,字迹遒劲有力,寓意吉祥如意,为家中增添了一份节日的喜庆。那时,家里条件有限,父母甚至会将舍不得吃的鸡鸭蛋拿去街上卖掉,只为买上那两幅承载着美好祝愿的春联。看着父母忙碌的身影,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长大,对春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萌生了自己写春联的想法,想要用自己的笔触为家乡增添一份节日的氛围。然而,由于我只念过小学,毛笔字也从未练过,因此开始的那几年,我写的春联总是显得有些稚嫩和生涩。但是,父母和左邻右舍并没有嘲笑我,反而纷纷鼓励我,称赞我写得不错,让我增添了勇气和信心。
为了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我暗暗努力,利用一切机会学习。每当赶场或开会时,我都会留意街上和公社那些标语、招牌上的好字,记下来回到家里反复练写。当时家里穷,缺少纸笔墨,我便把山梁上沙坑里的沙挑回家,盛放在大箩筐里摊平当纸,用小竹棍当笔在沙上练写。写过摊平后又继续练,如此反复,我的字竟然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开始尝试着自己编写春联,根据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和喜好,为他们量身定制寓意吉祥、贴合实际的对联。
春节时,队上甚至大队的乡亲们都会买上红纸,专门请我为他们写春联。我欣然应允,为他们编写一副副寓意深刻、吉祥如意的对联。如新修房舍者,我便写上“华堂呈瑞彩大吉大利,庭上焕祥光四季平安”;如遇婚嫁之喜,则写“两情鱼水春作伴,百年恩爱花正红”。每一副对联都蕴含着我对乡亲们的深深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随着技艺的提高,我开始在公社供销社赊上红纸和墨汁,到附近的镇上摆摊写春联出售。我的春联因为贴合实际、寓意吉祥而深受乡亲们喜爱。记得有一年大年三十在蓬安县徐家场,我一上午就卖出一百多副春联。看着乡亲们拿着我写的春联乐不可支地离去,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喜悦。
后来,无论是在公社做广播员,还是在县广播电视局工作,每逢新年,我都会忙于书写春联。我深知春联不仅仅是纸张上的文字组合,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情感的凝聚。因此,我始终保持着对春联的敬畏和热爱,用自己的笔触为乡亲们送去一份份美好的祝愿。
1990年,我被调到了原市广播电视局工作。城市大了,接触的书法家也多了。我虚心向他们学习、请教,书法技艺因此得到了较大提升。我先后加入了市书法协会和硬笔书法协会,与更多的书法爱好者交流切磋、共同进步。除了踊跃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书法大赛及展览外,我还经常深入到乡村、企业、机关、街道等地为老百姓和市民送福写春联。这样的活动不仅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增添了活跃的氛围,让老百姓和市民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同时也体现了书法艺术服务大众的初心与责任。
如今,虽然我已退休多年,但对春联的热爱和对服务社会的执着并未减退。年年我都会参加市文联、市硬笔书法协会组织的春节送文化艺术下乡活动,继续挥毫泼墨为群众送福写春联。每当看到乡亲们兴高采烈地拿着我写的春联贴在家门上时,我都会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春联不仅是一种习俗的传承和文化的延续,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春联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刘泽笑南充市硬笔书法协会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