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场的龙门阵
2024-03-21

◎张忠辉

龙门场是咱的老家,小时候听妈妈摆过龙门场的龙门阵。

从前,镇上有对孤儿寡母,母慈儿孝。母亲体弱多病,全靠儿子割草养家奉母。一天,儿子又去山中割草,突然,眼前一片嫩绿,是从未见过的葱茏小草,不多不少,刚好割满一背篼。第二天,这里的草又茂盛得和昨天一模一样,他高兴疯了。不多日,母亲的病渐渐好转,家里的日子也渐渐有了起色。

可没有不透风的墙,镇上财主家的恶少发现了他的秘密,恃强抢割了他的草。无奈之下,他挥刀斩断了草根,意外发现草根下有一颗光彩夺目的珠子。他把珠子悄悄带回家,偷偷埋在米坛子中所剩不多的米底下,第二天,坛子里长满了米。他把珠子放进钱袋,钱袋也满了。娘儿俩好不欢喜,忙着把余粮余钱分给场上的穷人。那恶少知道了,就带人到他家搜抢宝珠,情急之下,儿子把宝珠藏在嘴里,只听“咕噜”一声,不慎滑入腹中。

恶少两手空空,悻悻地走了。儿子却口渴得要命,不歇气地找娘要水喝。他喝光了水缸,喝枯了水井,化成了一条可爱的小鲤鱼。接着又喝干了小溪,喝小了大河,纵身跃入河中,化作一条雄壮的龙。母亲见了大惊失色。儿子道:“娘亲别怕,为报娘的养育之恩,二郎神已把儿点化成了巨龙,专施风雨雷电,保佑娘和乡亲们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娘方神清气定,喜笑颜开。转眼间,儿子已游到河心,当娘的又惊了:“我儿去哪?”儿道:“儿既成龙,当归大海,娘莫怪儿不孝远行,儿若今生不能为娘尽孝送终,来生还要当娘的亲儿,再报娘恩。”旋即顺流而下,慢慢远去。娘悲痛欲绝,不停地竭力哭喊:“龙儿回来——”“龙儿回来——”“龙儿——回来——”

娘喊一声,龙儿马上抬头回望娘一眼,江边立即冒出一个滩涂;娘再喊一声,龙儿再抬头回望娘一眼,江边再冒出一个滩涂;娘的声音越传越远,滩涂也越冒越多……

后来,有个高僧云游到此地,听说这事,仔细端详了峡谷的山水走势后,就把峡谷叫龙门峡,镇守峡口的山叫龙门山,山下的庙子叫龙王庙,山上的庙子叫龙门寺,河水转弯回旋处叫龙门沱,古河道形成的小平原叫龙门坝,左岸的河湾叫龙门码头,古镇就叫龙门镇。他还从古镇沿着嘉陵江数到川江,穿过三峡,又顺着扬子江,一直往下数到浦东长江入海口,总共有二十四个滩涂,取名“二十四个望娘滩”。千百年至今,广为流传。

这就是妈妈讲的老家龙门古镇的民间传说,儿时,我百分百信以为真,幻想自己哪天也挖到颗宝珠吞进肚子里,变成鲤鱼,再一跃成龙。长大后,我走的地方多了,见识广了,知道了在龙门古镇之外,在省内甚至省外很多有江河的地方,也有龙门,也有类似的民间传说,细节不完全一样,惩恶扬善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但我还是以妈妈讲的故事为正宗,认为生我养我的家乡才是真正的龙之门。咱古镇的街道,就是一条活生生的“巨龙”:冬瓜山就是高昂夸张的“龙头”,顺势下来的文峰街、新正街、大贤街是鳞次栉比的“龙身”主干,小油房街是摆动着的“龙尾”,老街、大贤街、瘟祖街和大油房街就是四只“龙脚”,这些“脚”还延伸滋长出些小街小巷,就是活灵活现的“龙爪”,分别抓向河边、坝上、山中和下游……

家乡不但有龙门,在古镇周边,在嘉陵江两岸还有小龙门,还有二龙、会龙、蟠龙等众多名为“龙”的场镇和龙的传说。老家人端午节要划龙船、赛龙舟,过年要写龙、画龙、舞龙、耍龙、还要扎龙灯。有金龙、银龙、苍龙,火龙、水龙,还有板凳龙、竹子龙,连蚯蚓都叫地龙……实实的龙图腾,诚诚的龙崇拜,浓浓的龙文化。

其实,不光是咱老家人因龙门引以为豪,龙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象征与标志。公元2000年,人类跨入新世纪,迎来新千年,也是新千年的第一个龙年。国家邮政局专门发行了一套五张《小鲤鱼跳龙门》特种邮票,特地在盛夏八月,在咱老家龙门古镇所在的龙王庙前,面对滔滔江水,隆重举行了邮票首发仪式,在龙腾鱼跃、国泰民安的欢乐气氛中,正式对龙门古镇与“小鲤鱼跳龙门”这一经典民间传说的渊源,进行了“官宣”。

张忠辉四川南充人,现居成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高级工程师,从事科研及工业管理工作38年。有个人文集《树下读叶集》出版。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