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棋百态
2025-05-09

◎黄军

在川东北小县城蓬安城内,有条建设路。在建设路中段的一条小巷里,曾经有爱好象棋和围棋者合计租有一间房子,取名“蓬安棋院”,用于爱好者结交棋友、切磋棋艺、交流感受等活动场所。

活动场所运行那阵子,来此对弈象棋和围棋者络绎不绝,经常人满为患,颇具人气与热闹。后来“蓬安棋院”搬离了此地,到别处去活动了。但是,由于原活动场所居于城市中心,一些爱好者仍愿意在此聚会,不愿移情别处,因此,有好心人和有心人就把他人废弃的桌、椅、木材、硬塑料等物件收集起来,翻新利用,变废为宝,陆续凑成了几条缺腿少脚的凳子,有纯木的、压模的、塑料的,或方凳或长条凳或小方椅或凉椅,还有破旧沙发,以及几张不同材质拼凑的、大小不一的小方桌子,摆放在紧挨着原“棋院”旁不影响过往人车通行的街边,组成了民间自由对弈象棋的开放式“战场”。

这个“战场”位置优越,上有附近办公楼伸出的部分能挡小雨的预制件,街边有装扮市貌的几棵小叶榕,静静地与办公楼一起,陪伴弈棋者和观棋者,晴天为他们挡住直射的阳光,雨天为他们遮风挡雨。可是,不能抵挡寒冷天气。

现在,在街边博弈的只有象棋爱好者了。弈棋对手老少皆宜,不辨棋艺高低,有兴趣,有胆量,有信心,想和谁对弈就和谁对弈,自由组合。可同上同下,亦可输者下,或赢者下,随时议定,无固定规矩,灵活配对,自由自在。

往往是弈棋的仅两人,观棋的少则三五人,多则近二十人,里里外外好几层,像铜墙铁壁般,把一盘棋围得密不透风、水泄不通。有好奇的路过者想观战棋局,凑凑热闹,围着人墙走了几圈,硬是没有看到一车一卒,只好悻悻地离开。走时还不断地回望,看有没有“可乘之机”观战。然而,经常只有奢望,围着的“铜墙铁壁”,稳如泰山,坚不可摧,无机可乘。

对弈中,两人沉着冷静,思考缜密,每走一步慎之又慎,默契遵守“提子不悔,落棋生根”的游戏规则。可是,观棋者就大不一样了,情态各异,表现极致。有从头至尾默默观棋不语者,无论谁家输谁家赢,都以微笑回应。有时不时在关键走子上指点一下,不过多出手相助者,无论结局如何,都不评论。有比对弈的人还激动还坐不住者,口中不停地说着棋谱,手也不停地帮着对弈双方“挪”动棋子,根本不管不顾对弈双方和其他观棋者的感受,好似只有他一人在下棋一样,滔滔不绝,我行我素,搞得棋局昏天暗地,乱作一团,最后是一盘好棋下得“稀烂”。好在,只是娱乐,不押赌注,无关输赢,荣辱不计,对弈双方与其他观棋者也不作过多指责与评说,只是相视而笑。观棋者积极鼓动对弈双方继续“重新开战”,或推荐跃跃欲试者捉对“厮杀”一盘。

有时,观棋者自由结成两派,各倾力相助一方。刚开始时,大家都还是理性观之。随着棋局的不断变化,棋子走向深入,棋局险象环生,观棋者就沉不住气了,慢慢出手助力支持的一方。由于观棋者对棋势走向的不同理解,经常为一棋一步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即使对弈双方已经移动了棋子,甚至走动多步了,观棋者还在争论上一步或上几步的走法,那真叫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说各的理。

弈棋者和观棋者大都是午后陆续开始聚集,大多数是退休老人,休闲时间充足,可以随意对弈。少有自由职业者,时间灵活,安排好手中事情后,来此对弈几局是不成问题的。偶尔也有个别上班族“忙里偷闲”溜到这儿来过一下棋瘾,或是路过此地,受弈棋氛围的吸引,也忍不住上阵“搏杀”一番,无论输赢,都只弈一盘,一盘结束,溜之大吉。

当天气好时,闲耍人员多的时候,在这个街边处可以摆上三四桌象棋,聚集五六十人观赏对弈者的“厮杀”。虽然对弈双方没有滚滚硝烟,杀声震天,血流成河,丢盔弃甲,狼藉一片的对决悲惨场面,但是观棋者出谋划策,高谈阔论,指点迷津,争论不休,人声鼎沸的智斗激烈场景还是常有的。观棋者越多,助威声、指点声、评议声、争论声等等,越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热闹非凡。一局对弈结束,无论是输是赢还是和棋,下棋者,观棋者都各有所获,各得其乐。

小棋盘,大世界,“楚河汉界”两岸厉兵秣马,相互对峙,运筹帷幄,斗智斗勇,你争我夺,顽强拼搏。小群体,大社会,围观棋局者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不分上下,不辨输赢。棋局终了又启,观者散而复聚,这方天地始终沸腾着市井独有的生命力。小城棋事,如春水无痕却润物无声,让寻常巷陌的烟火日常,总透着股棋逢对手的酣畅与豁达。

黄军蓬安县人,退休人员。爱好文学,文章散见《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