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授课 校园古琴声 “奏响”传承情
2025-05-08

1_300_289_1871_1336.jpg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琴/文梁洪源/图

南充市顺庆区双桥镇距离城区近40公里,每到星期三下午,双桥镇小学校园内都会传来阵阵琴声。这琴声,时而清脆悦耳,时而嘶哑粗涩……洒落在小镇青山绿水间,也滋润着乡村孩子们的纯真心灵。5月7日,记者从双桥镇小学获悉,为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该校开设了古琴班。古韵琴声在孩子们的指尖流转。

1校园里学习古琴弹奏技艺

记者走进双桥镇小学校园,青春活力的气息扑面而来。校园内,写有“古琴坊”的一间教室尤其引人注目。和其他教室不同的是,这间教室从里到外都充满古色古香的韵味。踏进教室,特制的古琴桌上,摆放着20台古琴,四周窗户上挂着竹质卷帘,山水国画与行草书法错落悬挂,间或穿插着古琴简介及古琴制作知识等。

顺庆区知韵古琴传统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赵欧提着布袋迈进双桥镇小学教室,把琴往琴台上一搁,低头先拧松弦轴试音,又拨了拨拾音器旋钮确认音量。做完一切准备工作后,古琴班的20个同学已端坐在座位上。“同学们,都坐直喽,调整好自己的琴,简单擦一下,尽量不要动琴弦……”“上一节课老师讲了滑音,同学们还记得吗?大家先试着弹一下……”赵欧话音未落,人已走下讲台,踩着琴凳间的空当绕到学生身后,一一对同学们的弹奏手法进行检查、指导、纠正。

记者了解到,2024年底,双桥镇小学正式开设古琴班,该校也成为了顺庆区首个古琴进校园试点学校。赵欧现场教学,为同学们授课。

今年35岁的赵欧是双桥镇人,也是双桥镇小学毕业的学生,家里三代制作古琴。他学习古琴弹奏技艺已有22年,对古琴的情感,已流淌在血液里。

“从双桥镇小学走出去,到现在又回到学校,用我擅长的技艺,带给孩子们一段特别的传统文化体验,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赵欧坦言,孩子们双眸明亮有神,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他感受到这份纯粹的难能可贵。“古琴作为一门传承千年的器乐,当它在孩子们的指尖流淌时,才真正焕发出生机。能将这些千年雅韵传授给新生代,让传统艺术在孩子们的演绎中延续脉络,这本身就是为其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赵欧欣慰地说道。

2传统文化润泽孩子们的心田

古琴有3000多年的历史,对乡镇孩子来说较为遥远陌生。

双桥镇小学校长张双良告诉记者,学校共有140名学生,大多数为留守儿童。古琴班面向三年级以上学生开放,均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参与。“开设古琴班的消息传开后,当时报名的同学有很多,由于场地设备限制,只有20个名额。”张双良表示,等试点工作开展后,会根据情况增设课程,以此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

“开设古琴班不仅能丰富校园生活,也让孩子们的未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张双良说。

由于孩子们大多没有音乐基础,怎样教好这门古琴课,对年轻的赵欧来说也是一次挑战。“大多数孩子接触乐器的机会很少,因此在课上我选择因材施教。”赵欧告诉记者,除了在课上将知识点拆分得更加细致外,他在琴曲选择上也更加多元化,从同学们熟悉的歌曲切入。

古琴班开设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传统文化的熏陶悄然改变着孩子们。“从一开始的好奇到现在掌握了一些古琴知识点,我发现他们有了更多自信。看到孩子们的变化,我很有成就感。”赵欧笑着说。

“这是我第一次上兴趣班,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我很喜欢传统文化,每周都很期待上古琴课,希望能够将古琴弹好。”双桥镇小学八年级学生陈艾雪说。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