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想竹器时代
2023-06-20

●朱兴弟(顺庆)

30多年前,南充家家户户都要用到竹编的生活用具。其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竹筲箕、竹背篓、竹提篮和竹撮箕,还有那大大小小的圆簸箕等。这些用竹子劈成篾片编制而成的生活用具,南充人统称为“篾货”。当年,篾货专营商店主要集中在南充市区的三公庙、什字下街、禹王后街、解放街、五里店等地。

那个年代,每家至少都有三四个竹筲箕,因为一日三餐必不可少。大的筲箕,主要用来装淘洗干净的蔬菜,以沥干水分;小的筲箕,用来盛米饭。因为,那时候人们吃的都是陈米,在做干饭时,得先把米饭煮得半熟,再用饭瓢舀进筲箕里漏去米汤。然后,把半熟米饭倒进铺有少许红苕或红萝卜的铁锅里,加少许水微火蒸熟。

当时,由于不少人家里没有冰箱,就将吃不完的干饭盛在筲箕里,盖上纱布,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如此一来,即使放到第二天吃,也是没有问题的。

那年月,每天家里扫地必用竹撮箕撮垃圾,不过当年生活困难,无论是食物还是生活用品,废弃的都很少,所以家中的垃圾也很少。除了竹撮箕外,每家还会有大小不一的圆形簸箕、长方形或圆形的竹提篮,还有几个竹背篼。

人们上市场买菜、家里装小物品、走亲访友携带礼品、走街串巷卖东西,都用的是可以挎在胳膊上的竹提篮,要是小商贩的话,他们的背上还会多了个竹背篼。竹背篼,既是小商贩装商品用的器物,还是不少家庭主妇到江边洗衣必备的用具。

那时候人们吃的米,里面总混有一些碎石子,所以每次买回家的大米,都要倒在小簸箕里,挑出米中的石子来。居民晒干菜,春节前晒吊浆汤圆粉和苕泡干用的则是大簸箕。

以前,人们家里除了上述竹制用品外,还有用竹子制成的各式各样竹椅子、竹凉席、竹蒸笼、竹果盘,竹晒席,及暖水瓶外壳等等,还有专供婴幼儿用的摇篮。其实,无论哪种竹制品,都可以用上几年,甚至十多年。

一些老竹制用品颜色暗黄陈旧,表面上的棱角早已磨平,根根竹片光滑细腻……要是放到现在的话,简直就是一件件有年代感的工艺品。如果竹制品稍微有点破烂,主人还会请走街串巷的篾匠维修后继续使用。如果竹制用具破烂得不能再用的时候,就把它当柴禾烧掉。

竹器,它们来源于泥土,其灰烬重归泥土,完成了大自然的神奇而美妙的循环。几千年来,前辈们不破坏自然,不浪费宝贵的资源,一切用品取之于大自然,最终又归还于大自然,因而才给我们留下了山河的秀美。

如今,人们都住进了砖瓦房和楼房,造型别致的原木家具进入家中,竹椅凳没有了市场;家家使用电扇空调了,竹扇子和竹凉席也很少有人使用了;精致美观的不锈钢蒸锅的出现,阻断了竹蒸笼和竹筲箕的销路……传统的竹提篮、竹筲箕、竹背篼等早已被塑料袋、塑料筐、塑料盆、塑料桶、塑料箱,以及不锈钢等家庭用具所取代。现在,人们能看见的,南充有的米粉馆还在使用传统的竹漏勺,个别大众茶馆还在使用竹椅凳。

中华竹文化,延续五千年。日常生活中,处处竹相连。竹物使命尽,复归大自然。其实,无论竹器还是木器,一旦失去使用价值后便化作灰烬,继续着生命的大循环,且不留下一点痕迹。

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已习惯了现代生活方式的人们,在淘汰竹制用品以后,人们多多少少还对那个时代有些怀念。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