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王家山
2025-05-08

◎罗玉泉

每当我听到“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的旋律时,去外婆家走亲戚的情景又历历在目。

外婆家住在南部县老鸦镇一个叫王家山的小山村。那里青山叠翠,流水潺潺,令人向往。

早年外婆家的四合院,大部分是茅草房,可算是茅檐低小。这个大院子住着外婆和大外婆两大家共60多口人,占了当时生产队的大半人口。那年月虽然比较穷,但人多热闹,孩子们尤其喜欢。

小时候,我常随父母去外婆家。虽然要走20里左右的山路,但仍十分乐意。去了外婆家,与众亲戚打招呼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因为人太多,怕招呼不过来,有的还不知道叫什么,只有听母亲或舅舅们介绍。三舅的老三与我同庚,他生于年初,我生于年中,我的个头却比他高两厘米左右。有一次,母亲介绍这位小表哥时,我怎么都不愿叫他哥。他们问我为什么,我说:“他莫得我高,应该叫我哥哩!”我的童稚趣语,引来亲戚们的一片笑声。

小姨的婆家在本村凡家湾,与王家山相对,中间仅隔一个田坝,王家与凡家彼此呼喊都能听见。小姨婆家条件比较好,姨父是独子,其他姐妹已经出嫁了,一家人住了一座瓦房大院的多半。母亲每次回娘家,小姨都会请我们上他们家作客。我与母亲有个约定:过那边吃饭玩耍可以,但晚上一定要回外婆家睡觉。有一年过春节,去了小姨家,席要坐,压岁红包要收。晚饭吃了,虽然下起了小雨,我仍坚持回王家山。好像在外婆家睡觉才踏实,也许是感觉与外婆外爷更亲一些吧!

我最喜欢的是过年时去外婆家。因为小伙伴们都放了假,在外工作的长辈同辈也回家过年,还可能偶遇到其他来作客的亲戚中的小伙伴。娃儿多更热闹更喜庆。我们在大院子里捉迷藏,在院坝里搞老鹰捉小鸡游戏,玩腻了,又去田坝的小溪流里抓螃蟹、逮小鱼……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中师毕业参加工作,不久也结婚成家了。新婚后的第一个春节“拜新年”,我与爱人商量,首站选择去王家山外婆家。

那年,我们破了大年初一不走人户的规矩。我俩带着上初中的幺弟,初一就去了王家山外婆家。近90岁高龄的外婆坐在一个躺椅上,身体硬朗,神态慈祥,福气得像一尊活菩萨。我们仨去拜见她时,她只是不住地点头应答,好像似曾相识。因为她的孙辈当时已达60多个,哪记得住那么多呢?

此后,我们到王家山外婆家去了好几次。虽然后来外婆外爷都离开了,但“澎湖湾”还在,小舅舅小舅母小姨还在,还有当年那些小伙伴们都还在……

人间烟火,接续相传;童心不泯,亲情永驻。今生难忘的王家山,就是我魂牵梦绕的澎湖湾!

罗玉泉阆中市人,阆中市作协会员。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