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不过熬锅肉
2024-09-12

◎黎杰

说到回锅肉,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说起熬锅肉,就不一定,大概只有四川人懂。

在川菜体系中,熬锅肉和回锅肉有区别,如果回锅肉称为川菜之王,那熬锅肉就是川菜之魂了。

熬锅肉与回锅肉爆炒工序差不多,但一个小操作能把两道菜区分开来。

主食材是土猪肉,配材有蒜薹或羊角青菜,调料有蒜、姜、葱、花椒、八角、白糖、酱油、豆豉、料酒、干辣椒、小米辣等。

先将锅烧红,把土猪肉皮按在锅底烙烧至卷,去除皮上残留膻骚味,再用刀刮净,洗涤好。

铁锅里掺上水,投入八角、姜片、青花椒、红头蒜苗、葱段等,外加一块鸡肉,猪肉入锅中“紧起”,四川话中“紧”的意思是挤出肉中部分水分,让肉收紧,冷却后好切片。紧肉过程中加点料酒,去腥,打浮沫,提鲜。经过这么多调料紧过的肉,鸡香葱香椒香八角香等糅合在一起,独特得很。

紧肉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八成熟就捞起来,晾起,紧过的肉弹性十足,有形,硬衬,晾至温热即可切片,切开后能看到肉心呈浅红色,说明肉紧得正好,如过分熟,肉香味丢失,过分生,肉里异味没去净。紧过的肉看起来比鲜肉肥,但肥而不腻。粮食养大的土猪肉本身就肥一些,熬锅肉都选肥的,太瘦,熬不出油,肉要粘锅,火候掌握不好,肉质还要糙,绵,口感还差,嚼起来像木渣,肥点的五花肉,层次分明,肥瘦相间,切成薄片,可透光,亮闪闪的,一看就有食欲。

肉切好后,直接下锅,等肉慢慢熬出油。

工序至此,就是熬锅肉与回锅肉的分水岭了。

回锅肉是先加油,油烧红后,再肉下锅,爆炒。

熬锅肉是肉直接下锅,不加油,等肥肉熬出油,用熬出的油来爆炒。

加油入锅和熬油入锅这两种入锅方式成就了两道著名川菜。

当然不必担心肉熬不出油,因为熬锅肉选择的就是最肥土猪肉,这种猪肉来自四川一些大山里,毛猪重约五六百斤,挑肥的割没错。

在缺吃少穿的年代,农村人承担着重体力种庄稼,身体就需要油脂来补充,更何况那时吃一顿肉还要选时日,所以根本没人去挑剔肉肥不肥的问题。加上如果熬锅肉熬出的油有多的,舀出来存放着,下一顿炒菜或煮面条就有油了。

这也是四川人之所以喜欢熬锅肉的原因吧。

不过,现在人们普遍营养过剩,又少干重体力活,吃熬锅肉就须考虑肥瘦问题了。当然,偶尔吃一顿熬锅肉,解解馋,尝尝鲜,未尝不可。

回锅肉重点是爆。

熬锅肉重点是熬。

肉在熬出来的油中煮着,翻炒着,就熬出灯盏窝来了,灯盏窝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是形容肉卷成窝起的手心那样。

这时把切成段的蒜薹倒入锅中,翻炒,又加入干辣椒、姜丝、蒜泥、小米辣等合着炒,再滴一点料酒,倒入少许酱油,撒上豆豉,加入白砂糖,提鲜,提香。肉香一浓,又撒几颗花椒,就可起锅装盘上桌了。这就是蒜薹熬锅肉,如果把蒜薹换成羊角青菜,就叫青菜熬锅肉。

其实,这个操作稍显复杂了点,调料多了点,家常小炒还可简单些,只熬熬,炒炒,这熬锅肉就香得不得了。

夹一筷子,送嘴里,巴适得板。

黎杰四川省作协会员,南充市嘉陵区文联主席。其散文诗歌小说见诸《人民日报》《农民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四川日报》《诗刊》《星星》《绿风》《诗潮》《散文诗》《四川文学》《天津文学》《草原》《牡丹》《散文百家》《晚霞》等。出版有散文集4部、诗集3部、长篇小说一部。曾多次获全国各级文学大赛奖项。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