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校园演出……我市举行各类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传承多彩非遗 共享美好生活
2024-06-21

1_472_499_2088_1632.jpg

非遗传承人走进南充市延安路小学。顺庆区文化馆供图

1丰富活动非遗绽风采

6月9日,阆中古城人头攒动,演员们身着传统服饰,演绎了10余个文艺节目,引来游客阵阵喝彩。当天,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南充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和第五届四川购物节南充专场活动在阆中古城开展。活动以非遗文化为主题,借由文艺惠民展演、非遗表演、集市展销、直播带货、书画展览等多种形式,为市民和游客献上了丰富的“非遗盛宴”。

据了解,为了保护和传承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阆中通过“非遗+旅游”的模式,将非遗与旅游有机结合,不仅拓展了非遗产品的宣传渠道和展示平台,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开辟了新的途径。

6月10日,2024年西充县非遗传统文化周启动。活动现场,舞蹈、音乐诗歌朗诵等具有浓郁西充特色的节目轮番上演,川剧变脸、金钱板《纪信诳楚美名传》等非遗项目表演让人大饱眼福。此外,现场还安排了专业人士带大家亲身感受传统工艺和非遗文化的魅力。

6月17日,记者从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非遗科获悉,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期间,全市共开展线下线上活动22项,其中线下活动12项,包括全市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宣传教育活动、民间曲艺专场演出、非遗保护利用成果系列展示活动、惠民销售活动等。线上则是各地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宣传文化和自然遗产相关科普知识,展示各地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成果等。

2走进校园非遗润童心

6月11日,“木偶进校园·非遗润童心”活动在南充市西河路小学举行。活动中,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川北大木偶的悠久历史、精湛制作工艺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被舞台上精彩的大木偶表演深深吸引。

当天,《跪门吃草》《花伞舞》《桃花韵·书艺》《变脸》等经典节目相继上演。表演过程中,演员们操控川北大木偶,上演了各种高难度技艺。同学们目不转睛地观看每一个细节。现场还设置了互动环节,一些跃跃欲试的同学被请到台上,尝试亲手操控木偶。

6月12日,南充市延安路小学操场上热闹非凡。同学们脸上洋溢着笑容,穿梭在非遗展区各个展台前。他们或驻足观看,或动手体验,用心感受非遗的博大精深与无限魅力。

据了解,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顺庆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组织非遗传承人走进南充市延安路小学,开展了“重温传统艺韵再品经典醇香”主题活动,旨在通过非遗传承人的现场展示和互动,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并培养他们对非遗的兴趣。

活动当天,多位非遗传承人为师生们带来了精彩的非遗项目展演。其中包括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及金钱板、清音、面塑等市级非遗项目。学生们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体验了金钱板、面塑、剪纸等非遗项目的制作和表演,并通过现场互动,深入了解了这些非遗项目的内涵和价值。

“这次生动的非遗体验课,让学生们走进非遗、感受非遗。”该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希望接下来举办更多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更多非遗项目的趣味和意蕴。

3展示体验非遗趣味浓

近日,在市北湖公园的顺庆非遗馆中,一场别开生面的曲艺展演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赏。活动现场,演员们身着戏服,手持道具,在悠扬的乐声中,演绎着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观众们或站或坐,全神贯注地欣赏表演。

除了曲艺展演外,非遗馆内还展示了南充丰富的非遗项目。展品既有传统的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等,也有现代的文创产品。

顺庆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展演、讲座等形式,展示和介绍南充非遗,推广传统文化,有助于加深市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南充文化的窗口。

6月16日,在顺庆区西湖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市民正在体验缫丝技艺,并制作古风团扇,一蚕一茧、一丝一绕,蚕丝缠绕在特制的扇框上,通过不断地转动和拉伸,均匀地分布在扇框上,形成薄而坚韧的扇面。

“缫丝的过程中,需要掌握恰当的力度和速度,老师的手法娴熟而细腻,通过学习,我对这项非遗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场一位学员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日渐“火起来”。无论是现场直播刷屏网络,还是非遗好物圈粉年轻人;无论是老手艺跨界创新,还是非遗走进学校课堂……线上线下参与体验非遗、感知传统文化魅力,成为新的生活时尚。

随着南充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相关活动的深入开展,市民对非遗保护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不少市民表示,通过丰富的活动,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南充的本土文化和非遗项目,认识到了非遗保护的重要性,未来将积极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共同推动南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