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观察|用作品说话最有底气
2024-05-23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新时代衡量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尺和根本遵循,更是向广大文艺工作者吹响了投身创作、集合进发的响亮动员号角,注入了强劲精神动力和火热情感活力。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躬耕之乐,莫过于满园硕果、岁物丰成。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期盼和谆谆嘱托,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重要时间节点,以高昂的热情锚定文艺创作,在各艺术领域潜心耕耘、创新创造,在从“高原”迈向“高峰”的文艺登攀中,持续推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品佳作,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出新时代的文艺园地繁花锦簇、硕果累累。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以舞蹈、音乐、朗诵等多样化艺术语言,气势磅礴地把中国共产党的辉煌百年呈现在现代舞台上;巍然矗立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前的《旗帜》《信仰》《伟业》《攻坚》《追梦》五组主题雕塑,气势恢宏、震撼人心。从电视剧《觉醒年代》《人世间》《山海情》《大江大河》《三体》,到电影《长安三万里》《流浪地球》;从民族歌剧《沂蒙山》、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到杂技剧《战上海》;从话剧《苏堤春晓》到网络动画短片合集《中国奇谭》……一大批内容精彩纷呈、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好作品在厚重的传统文化、宏阔的社会实践和迅猛的技术变革共同孕育下应运而生,深深触及人们的灵魂深处、引起人民群众强烈的思想共鸣,在推动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实践充分证明,只要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紧紧抓住创作这个中心环节,不求热闹花哨,不作表面文章,静下心来搞创作,精益求精搞创作,文艺的百花就能姹紫嫣红,文艺的灯火就能熠熠生辉,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就能日新月异、欣欣向荣。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准确把握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立足中华大地,在奔涌的时代大潮中抒写,在火热的人民生活中创作,迎着未来的召唤,向着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昂首奋进。



本文刊发于《中国艺术报》2024年5月20日第1版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