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烟火到都市霓虹
2025-01-24

◎晏杰蓉

岁月悠悠,转眼又是一年春节至。儿时的春节,如同一幅温馨而斑斓的画卷,缓缓铺展在记忆的深处,每一笔都浸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与纯真的欢乐。那时的我们,生活在广袤的农村,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年中最为盛大的庆典,是平日里所有期盼与梦想的璀璨绽放。

记忆中的春节,总是从一件新衣裳开始。在那个物质并不富裕的年代,新衣成了过年最为显著的标志之一。母亲会提前几个月就开始筹备,一针一线,缝制出属于我们的新年战袍。穿上新衣的那一刻,仿佛自己也焕然一新,整个人都轻盈了起来,心里那份按捺不住的喜悦,至今仍清晰如初。那时的我们,还会聚在一起,比较谁的衣服更漂亮,谁的新鞋更合脚,那份简单的快乐,如今想来,竟是如此珍贵。

春节期间,最让人垂涎的莫过于那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美食。平日奢望的肉嘎嘎、爽口的黄豆腐、软糯的米豆腐,经过母亲的巧手烹饪,变得香气四溢,成为餐桌上的绝对主角。还有那香脆的爆米花,村里的老艺人会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用古老的爆米机为我们带来“砰”的一声巨响和满地的甜蜜。我们围在爆米机旁,捂着耳朵,既兴奋又害怕,等待着那一颗颗玉米粒化身为金黄的爆米花,那是童年最甜蜜的记忆之一。

放鞭炮,则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仪式感。每当夜幕降临,村里的孩子们会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的压岁钱,买来各式各样的鞭炮,从最简单的摔炮到震耳欲聋的大地红,每一个响声都伴随着我们的欢笑与尖叫。那时的夜空,虽无璀璨的烟花,但那份由鞭炮编织的热闹与喜庆,足以让整个村庄沸腾起来,年的味道,就这样在一声声鞭炮声中愈发浓郁。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逐渐长大,从农村走向城市,春节的模样也随之悄然改变。城市的春节,少了许多乡村的烟火气,多了一份现代与繁华。高楼大厦间,霓虹灯闪烁,街道两旁挂满了红灯笼,宛如一串串火红的梦想,照亮了归家人的心房。

在城市过年,“宴请”与“赴宴”成了主旋律。亲朋好友间轮流设宴,山珍海味,琳琅满目,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餐桌上的交谈,更多围绕着工作、房子、孩子等现实话题,那份轻松与自在,仿佛已随风而逝。城市的春节,似乎更加注重形式与礼节,而那份源自内心的欢聚与喜悦,却变得有些难以触及。

每当此刻,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怀念起儿时的春节,怀念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但城市的春节,或许也能寻找到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尝试在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中,融入更多传统文化的元素,比如亲手制作一些传统年货,组织家人一起观看春节晚会,或是通过线上平台,与远方的亲人共享年夜饭,让科技成为拉近彼此距离的桥梁,让年味在创新与传承中得以延续。

春节,是岁月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更是情感的纽带。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那份对家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如一。在当下这个日新月异的快节奏时代,我们更应坚守初心,铭记那些简单而纯粹的幸福时刻,珍视每一次与家人围炉夜话、共叙天伦的宝贵机会。

如此,无论未来的岁月如何更迭变迁,春节所蕴含的那份温情与美好,都将如同在南充这片古老土地上绚烂绽放的春节文化之花,历久弥新,愈发璀璨夺目。它深深地镌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田之中,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永恒的文化印记。

晏杰蓉嘉陵区机关单位干部,市政工程高级工程师,嘉陵区作家协会会员。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