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兴良
屈指算来,离开部队已有40多个年头了。40多年来,部队所在地的那片草原,那些人们,无时不在我的脑海里萦绕、缠绵。那些令我梦萦魂牵的往事,总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我的部队驻扎在内蒙古乌兰浩特一个叫翁和拉的地方。那里虽然只是一个生产队的所在地,但民风淳朴如草原绿色的流韵。
科尔沁草原辽阔,广袤。骑上马走上半天,仍望不到边际。内蒙古的夏天和秋天最美,美得令人陶醉。初夏时节,萨日朗花遍地开放,碧草如茵,一阵微风吹过,如海浪在大地翻卷,草浪如潮,随风向前奔腾起伏。这时,还能看见雪白的羊群和健硕的牛马从草海中“游”出来,真可谓“风吹草低见牛羊”啊!每每望着这无垠的大草原,我的心情好极了!一个从小在四川长大的人,见这奇美景色,哪能不心旷神怡,如痴如醉呢?
秋天的内蒙古草原,别有情趣。这时的绿草已被秋风染成枯黄,随牧人收割的镰刀,一捆一捆,一摞一摞,堆成小山,就如我们南方打谷后的“谷草堆”,不过比“谷草堆”更大些。这些枯草,几乎是牧民一年的柴火和牛羊马越冬的食粮。
此时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收获的硕果:山鸡、野兔、傻半鸡、野狍子,随处可见;高粱、玉米、小米、大豆……黄灿灿,红彤彤,在草原遍地燃烧,把一个收获的季节磨得锃亮。部队门前有条小河,名叫归流河。秋天的归流河水,缓缓向东流去,河里的野鸭、鱼儿,比比皆是,随便撒一网,就有满仓的收获。
科尔沁草原的美丽,是我无法忘却的永恒记忆。但让我终生铭记的,是草原上那些淳朴、善良的人们,常令我感动,令我热泪盈眶。
记得那是1977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我到团部办事。我所在的连队驻地离团部有十多里路。出门时,天空晴朗,艳阳高照。谁知刚走出四五里地,天空突然巨变(内蒙古的气候就是这样,说变就变),霎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小鸡蛋大的冰雹和着暴雨,从高空直砸地面。由于出门时我没带任何雨具,草原辽阔,无遮无掩,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躲避风雨。为了保命,我急中生智,脱下外衣,顶在头上,拼命往前跑,跑啊跑啊,一路默默告诫自己,千万别倒下,别倒下……而此时密集的冰雹打在我的背上、脚上,如万箭穿心般的疼痛,我几乎绝望了。就在这时,透过冰弹和雨幔,我隐隐看到前面有一牧包,我拼命向牧包跑去……
当醒来时,我才发现自己躺在一牧民的毡房里,一位60多岁的老阿妈正往我嘴里喂热奶茶呢,老阿爸正焦急地为我搓揉四肢。当他们看到我醒来时,脸上露出了如同父母般慈祥的笑容。在两位老人的精心照料下,我很快恢复了体力。当我提出要马上赶路时,两位老人说啥也不肯。老阿爸用生硬的普通话说:外面下这么大的雨,能走吗?因为工作任务在身,我必须要在天黑前赶到团部,老阿爸马上用他心爱的马车把我送到了团部。
后来我才知道,当我被大雨和冰雹打昏晕倒时,是两位好心的蒙古族老人冒着倾盆大雨和小鸡蛋般大的冰雹把我抱回家的。后来每每想起此事,心里就害怕。如果没有两位老人的搭救,我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遗憾的是,由于当时事急,我连那两位老人姓啥名谁都忘了问。牧民生活游离不定,后来虽经多方打听,我始终没能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我可敬的老阿爸老阿妈,我知道现在你们也许早已不在人世了,可你们那博大的爱和对子弟兵的似海深情,却如这草原的绿韵,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
……
绿浪翻腾,骏马驰骋,牧歌悠扬,如云的羊群像珍珠般滚荡在绿色的草丛中,老阿爸、老阿妈慈祥的笑容,萨日朗花尽情地绽放……这是我昨夜的梦,又回到那遥远的科尔沁草原!

魏兴良营山人,四川省作协会员。出版有《流水的回声》等五部散文集和一部诗集,有多篇(首)散文、诗歌获奖。
悦分享
作为一个老兵,想写点东西纪念那段难忘的军旅生活。于是,我写下了这篇短文。文字虽然粗浅,但事迹却是真实的,情感是从心中流淌出来的。愿以此文献与给我第二次生命的蒙古族老阿爸、老阿妈;献给我生活过的第二故乡——科尔沁草原和那里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