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艺人到客座教授 川北王皮影第七代传人王彪的非遗传承故事
2023-07-21

1_479_2392_1867_3184.jpg

川北王皮影大皮影表演剧照(资料图)。

●张晓东文/图

王彪的皮影传承故事,从阆中古城华光楼附近一间租赁的房屋开始。

从这里起步,王彪继承祖辈的衣钵,开启了他的非遗传承之路。从这间租赁的表演场地,到专业的展览和演出场地——王皮影博物馆;从农民艺人到“客座教授”,48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阆中川北王皮影的第七代传人、四川川北皮影艺术团团长王彪用手中的皮影,讲述着古老的光影故事,展示了阆中的旅游形象。

从“草台班子”到艺术团

王彪出生于1965年,11岁就跟随长辈们学习皮影戏,如今已48年。那时的川北农村文化比较匮乏,遇到婚丧嫁娶、小孩满月、乔迁之喜、老人祝寿等,便会邀请以王彪爷爷为首的“王家班”前去表演,每次都能吸引很多人围观。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老百姓的文化娱乐方式逐渐发生变化,皮影戏渐遭冷落。王彪只能去外地打工谋生。幸运的是,王彪打工的养殖场老板了解到他曾经从事过皮影表演,鼓励他要继续坚守这门古老艺术,力争将其发扬光大。

回到阆中后,王彪在阆中古城华光楼附近租赁了一间房子,并在这简陋的场地从事皮影演出,演出团的成员也就他家里几口人。后来阆中市委市政府将华光楼一带规划为历史文化街区,并将一处地块作为阆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绎展示的重要场所。在国家项目资金支持下,王彪一家抢抓机遇,采取贷款和向亲戚朋友借等办法,于2018年在此建成王皮影博物馆,并于2019年对外开放。从此,川北王皮影有了专门的展览和演出场地。

经过多年发展,王皮影艺术团终于告别“草台班子”的称号,手下人才济济,拥有皮影演员28人,其他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12人,展示讲解宣传人员3人,皮影雕刻工艺师8人。

从农民艺人到客座教授

“川北王皮影的高光时刻是我爷爷那个时代,1988年阆中原宝台乡的川北王皮影王文坤班子,曾受邀赴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表演。几十年过去了,王皮影在我们这一辈人手中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和飞跃。2008年入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入列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本人成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近日,王彪向笔者讲述起川北王皮影的传承故事。

川北王皮影一直有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传统。“但我觉得这门传统艺术是民族的,必须要更好地传承下去。于是逐渐破除陈规,开始招收学徒。我和弟弟王访先后被西南民族大学、上海戏剧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聘为客座教授和讲师,专门传授皮影制作和演出等展业知识。现在很多院校学生还到我们剧团跟班学习,成为能敲、会唱、能表演、能制作皮影的全才。”后继有人,王彪感到十分欣慰。

这些年来,王彪带着团队先后走进了20余个国家和地区,让更多外国友人了解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所到之处都是一片赞誉。

从单一演出到研学旅行

皮影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随着时代的发展,川北王皮影也紧跟时代步伐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之前的节目很多融入三国文化,人物形象也以古代为主,比如《斩蔡阳》《劈山救母》《张飞审案》。如今在节目编排上,不仅融入了时代主旋律,还增加了现代元素,不管是寓意还是观看效果都得到了提升。新增了《狐狸和乌鸦》《哪吒闹海》、皮影迪斯科等,还创编了红色皮影戏《飞夺泸定桥》,精心雕刻“春节老人”落下闳等艺术形象,可以满足不年龄段受众的需求。

“皮影博物馆地处古城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有古老的华光楼、成片的古民居,位置优越,文化厚重,是阆中旅游的重要窗口。”王彪介绍,皮影博物馆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长期开展演出、文创产品研发、展览展示、艺术创作和传承教学等业务。2020年,艺术团根据市场和当前文旅融合发展方向,重点开拓研学、文旅融合和新型皮影剧目创编等领域,在阆中、成都、上海建立了皮影研学基地,设计近百种文创产品,创作现代光影科技与传统皮影技艺相结合的系列新型剧目,让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得到更完美的诠释。

王彪介绍,皮影博物馆设有演艺、展览、传习、研学、游学、亲子教育、数字化光影体验、文创设计制作等功能区。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众多游客前往博物馆参观游览,观看演出,购买文创产品。同时,博物馆内的民俗文化园以川北王皮影为核心项目,汇聚了老观灯戏、巴象鼓舞、阆中傩戏等省市非遗项目,具有演艺、收藏、展览、传承教学等诸多功能。

“博物馆建成后,已经举办了两次高规格的国际木偶、皮影艺术节,吸引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木偶艺术家和皮影戏传承人在阆中进行艺术交流和惠民演出,使木偶皮影艺术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展。”王彪表示。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