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谈“曹冲称象” ——浅读《三国志》有感之一
2023-04-22

编者按

春色恰如许,读书正当时。读好书,犹如点亮一座灯塔、撒播一捧种子、开凿一眼清泉。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从打开一本书细细品读,到“一屏万卷”畅游书海,目之所及,处处已是一派“春风浩浩诗书香”的动人景象……

◎冯文广

品三国文化,享“书”式生活。近日,冯文广老师在品读《三国志》时,有感而发,写下《絮谈“曹冲称象”》《絮谈“诸葛父子得驴”》《絮谈“孔融让梨”》三篇读书心得。即日起,本刊陆续推出,以飨读者。

——编者

陈寿《三国志》“魏书”第二十卷是“武文世王公传”,专门记录了曹操曹丕诸多后人的生平,如今家喻户晓的“曹冲称象”故事就出自于此。武帝曹操有二十五子,“环夫人生邓哀王冲、彭城王据、雁王宇”,其中邓哀王曹冲生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是曹操极疼爱的孩子,甚至曾“有欲传后意”,打算把江山交付与他。曹冲小小年纪就非常聪明智慧和仁慈,可惜十三岁就去世了。病中曹操曾“亲为请命”,“及亡,哀甚。”惜字如金的陈寿在《三国志》中以四百字写曹冲,其中七十字写“曹冲称象”,称赞他虽只有五六岁年纪,却“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曹冲五六岁时,曾发生过两桩重要历史事件。一是著名的官渡之战,最终曹操以弱胜强,大败袁绍,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二是孙策遇刺身亡,弟弟孙权以十八岁年纪继大位执掌江东。在这一背景下,孙权以“巨象”为高级别礼品奉献曹操,显然有恭敬结好求和之意。

由此看来,以大象为礼表达送礼者虔诚之心,在汉末已属社会共识。大象非一般礼物,献象也非一般人可为。东吴送象应是当时轰动的大事,所以曹操非常高兴,带了群臣去围观。他在现场忽然起心“欲知其斤重”,于是“访之群下”,不料随从官员竟七嘴八舌“咸莫能出其理”,不知怎么称这庞然大物,喧闹之态跃然纸上。不想随父去看热闹的小曹冲竟能破题,他发散思维,并不直接称象,却改变了称象的秤。说可“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众人折服称奇。当然作为父亲,“太祖大悦”,高兴!得意!马上“施行焉”。可惜陈寿少写一笔,到底那象有多重,至今不得知。

殷墟出土过在象骨上刻的甲骨文卜辞,商周出土的陶器上也有不少大象图腾。联想到三星堆和金沙出土大量象牙,都实证古代长江黄河流域亚洲象曾广泛存在过。当然最铁的证据则是河南省又称“豫”。甲骨文“豫”,人牵象也。“豫”象关系类似“蜀”蚕关系。后来可能主要由于生态气候环境的改变,到汉代,黄河流域亚洲象就几乎绝迹了,以致《汉书》《后汉书》都有南方部族向中原进贡大象的记载。或许这时人们已开始把“象”“祥”合为一体,进贡大象寓意着吉祥和珍贵,这应该也是孙权进象于曹操的文化意义。这个思想流传至今。前年云南亚洲象组团北游百日,行程千余公里,沿途受到各级政府以及百姓的喜爱和欢迎。不言而喻,都感觉着象群的到访会给当地带来吉祥如意。

自古以来,亚洲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这样喜爱崇奉象的文化传统。人们认为象虽是最有力量的动物,却又很和善,《说文解字》说象“不害於物”。最有力量却又最能和善包容,这是何等优秀的品格!象的这种品格促成人们赋予了它神圣的地位,六牙白象成为佛教中普贤菩萨的坐骑。我们四川峨眉山万年寺中那尊普贤骑白象是宋初所铸,至今一千余年了,峨眉山也因而名列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如若再要细说,就说到丝绸之路了。丝绸之路大致有三个方向。一是从西安往西,唐僧取经所走之路;二是由巴蜀向南再折西,张骞在西域看到蜀中产品应是从这条道出去的;三是通过海运面向东南亚以致更远。如今东南沿海不少港口三国时都属东吴领地,海上丝绸之路早已有之,许多域外奇珍异宝都由此流入中原。这样看来,曹冲所称之象也或可能来自东南亚,甚至是一头中原官民几乎从没见过的白象。也许只有这样,才充分体现了东吴集团的诚意善意和曹操集团的满意得意。可惜陈寿太严谨,不知,便不写。

QQ截图20230422114212.jpg

冯文广文化学者、教授。先后在省内几所高校任职任教。退休后热心川北地方史和民俗学的学习和宣传。曾发表《果城旧事》《草根岁月》等系列散文。

悦分享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摘自陈寿《三国志》(魏书二十武文世王公传)


最新推荐